本報訊 記者萬靜 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日對外發布《“第三方測評”對消費者權益影響調查報告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,對12個互聯網平臺共計350家“第三方測評”賬號進行體驗式調查后發現,93.1%的“第三方測評”涉嫌存在測評標準類問題,其中缺乏測評標準的主觀性測評多;55.7%的“第三方測評”涉嫌存在商測一體、以商養測類的模式難保公正性;37.2%的消費者反映通過觀看“第三方測評”所購買的商品出現過質量問題;35.7%的“第三方測評”存在涉嫌虛假測評類問題?!暗谌綔y評”信息對消費者購買行為影響大,無標準測評、以商養測等妨礙公平競爭引不滿。
“第三方測評”與我國現行的國家質量監督抽查、企業自主委托的檢驗檢測不同,是獨立于國家司法部門、行政機關、經營者和消費者之外的民商事行為,具有非官方性特征。第三方測評的結果客觀上會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,客觀公正科學的測評結果有助于實現消費者的知情權、選擇權、公平交易權等權益,反之,則可能誤導消費者,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。
《報告》對“第三方測評”體驗式調查結果顯示,整個“第三方測評”市場處于發展前期階段,準入門檻低,市場參與主體呈現零散特征,具備法人背景的賬號僅占比23.4%。